写在前面「摄影穷三代」
作为摄影爱好者,机身往往是开胃菜,镜头才是最大开销。如何在画质和价格取得平衡,定焦镜头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众多定焦镜头中 50mm 焦段以其成熟的制造工艺,即使较低的价格也能提供不错的画质。网上关于唯卓仕最新推出的 50mm F2 Air 的表现以好评为主,实际入手后到底表现如何?可以作为日常挂机头吗?让我们一一来看。 
镜头为自费购买,因为是新品,所以基本没有优惠。 
欲扬先抑,聊聊缺点这次去厦门,我将唯卓仕50mm F2 Air 作为挂机头使用,体验不便之处主要集中在对焦上,特别是给孩子拍照连拍。 与原厂镜头相比有差距,对焦速度中规中矩,在极端低光环境下,对焦速度会变慢,连拍时偶尔还会出现对焦犹豫的情况,这导致我在抓拍时遇到了焦点不对,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抓拍时机(下图为连拍对焦失败)。 
除此之外,最近对焦距离为0.51米,相比部分原厂镜头更远,最大放大倍率为0.11倍,不太适合近距离特写拍摄,削弱了近距离虚化功能。 
因为我之前也使用过很长一点时间佳能的小痰盂,对焦同样存在「拉风箱」问题。相比于小痰盂,唯卓仕搭载STM静音步进马达,在对焦性能上已经有了提升,符合同价位内预期表现。 所以,如果你对焦速度有很高的要求,这款镜头显然不适合你。
其他小问题: ① 没有AF/MF开关,若相机也无此开关,切换对焦方式需进入菜单操作,较为繁琐。 ② 塑料感较强:为追求轻量化,采用了较多塑料材质,虽然做工扎实,但仍给人一种塑料感较强的感觉,相比高端镜头,质感稍差,没有防风雨密封设计。 
不过,这个也符合千元镜头整体配置。 镜头基本信息唯卓仕50mm F2 Air采用轻量化设计,FE卡口版本仅重205克,体积小巧,可轻松收纳于口袋,便于携带,这也是我选择它作为挂机头的主要原因。
镜头包含3枚ED镜片、4枚高折射率镜片和1枚非球面镜片,配合高清纳米多层镀膜,能有效抑制色散,优化边缘画质,减少眩光。具备F2.0大光圈,在弱光场景下可提升快门速度,减少噪点。同时,拍摄人像或静物时,能营造柔和的虚化效果,突出主体,营造艺术氛围。 
兼容性与适配性强:作为全画幅镜头,兼容索尼E卡口与尼康Z卡口。此外,58mm通用滤镜口径,适配性强,方便用户安装各种滤镜。内置USB接口支持固件升级,可确保功能持续优化,保持在最佳状态。 
厦门拍摄体验整体画质表现不错,中心锐度接近索尼镜头,边缘锐度在F2光圈下稍弱,但收缩光圈后有明显提升。色散控制较好,抗眩光能力与索尼GM 系列还是有一定差距。 
虚化效果:F2光圈下虚化自然,焦外过渡较柔和,与蔡司55mm的虚化风格略有差异,但整体效果接近。 
视频体验:这款镜头我主要用于拍摄,所以关于视频体验可以看看其他博主的文章。 50mm 如何拍 50mm定焦镜头因其视角接近人眼、虚化自然且便携性强,是扫街拍摄的常用选择。但想用 50mm 拍好其实有点难度,这点我也在摸索中,简单聊聊我的拍摄心得。 ① 50mm属于标准视角,拍摄时需靠近主体(约1-3米),适合捕捉“中景叙事”(如人物神态、街头互动),避免因距离过远导致画面空洞。 
② 多走多观察:定焦必须要多走走,“强迫构图”,培养“50mm视角”的观察力。如果不知道怎么拍,就先看看摄影大师是如何构图的,模仿是最好的开始。 
③ 光圈方面:或者最大F2 光圈,获得适合虚化背景突出主体的效果,光线不足时也能获得不错的进光量,或者收缩到 F8 以上,保证画面整体锐度,适合记录街头全景或多人场景,避免因景深过浅错失细节。 
后期方面:50mm镜头成像风格偏“写实”,后期可根据主题调整:人文纪实:黑白滤镜强化质感,突出光影对比;生活小品:暖色调增强氛围感,轻微调整对比度让主体更突出。 

总结50mm定焦扫街的核心是“融入与观察”,利用镜头标准视角的“亲近感”捕捉真实瞬间,同时兼顾对焦效率、光线运用和人文礼仪。多拍多练,培养对街头场景的敏感度,才能发挥50mm镜头“所见即所得”的拍摄优势。 
唯卓仕50mm F2 Air以不到千元镜头获得了不错的拍摄画质体验,适合预算有限的摄影爱好者或视频创作者。在基础性能上缩小了与蔡司、索尼等品牌的差距,展现了国产镜头的进步,但在顶级画质和对焦体验上仍需提升。 适用场景建议:适合日常拍摄、人像创作及短视频录制,对追求高性价比而非极致性能的用户是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