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鸟+极空间强强联合,无敌!先说结论:雷鸟电视+极空间NAS这套组合看电影真的是太爽了,关键的是完全零门槛就能搭建起一个家庭影音中心,对小白用户极度友好。 直接上图: 
从连接 NAS开始这一系列行云流水的操作,直接是在电视上进行的。 在「极影视」模块中,NAS中存储的所有影音文件都会自动分类并且匹配对应封面,界面无比清爽,找起资源来无比高效 ▲ 
第一次打开这界面的时候,我甚至有种来到了足浴店的错觉,还想起了小时候在网吧看到的影视库——我怎么也没想过,有一天我竟然会把这套原本专业的东西「搬」回家 ▲ 
担心 NAS里面放了少儿不宜的内容,会被家里孩子/长辈看到不太方便? 没有关系,有儿童锁可以对内容进行额外加密 ▲ 
担心蓝光原盘没有内置中文字幕? 没关系,播放中按下菜单键可以选择字幕,甚至还能切换音轨,调整画面比例 ▲ 
喜欢什么版本的字幕,就单独下载一份放在对应目录下面,播放的时候手动匹配一下就是了 ▲ 我知道一定有人想说「以上这些通过第三方插件也能实现」。 但在电视上用第三方插件其实是有门槛的: ①并不是所有品牌的电视机都支持用 U盘安装第三方软件——即便可以安装,也会非常麻烦;②第三方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存在问题;③安装第三方插件本身就需要一定技术门槛,而且需要定期更新维护。 当年安卓机发展的蛮荒阶段,机锋等固件分享论坛极度发达。到后面各大厂商纷纷介入,各品牌开始做出更好的官方系统,这些论坛也就成为了历史。 同理,我觉得这次雷鸟和极空间的强强联合,应该就是这类第三方电视插件走向穷途末路的开端。 国产NAS好用到无法想象
说起来我也算是NAS的老用户了,家里有一台群晖 DS218play一直在用 ▲ 群晖的NAS,有很多人夸它好用,都说它真正值钱的是软件而不是产品,在古早时代甚至传出过「买软件送硬件」的离谱说法。 但恕我直言,就家用来说,我是真没感觉到它有多好用——甚至有点难用。这么多年一直没把它换掉,主要是实在找不到「骗」自己的理由… 
这下好了,雷鸟和极空间突然搞了一波「梦幻联动」,我就知道是时候「折腾」起来了 ▲
最终入手的是极空间Z4Pro性能版,拥有4个 SATA接口和 2个M.2接口,支持单盘、ZDR、RAID1、RAID5多种存储模式。 我计划用 2张机械硬盘组一个RAID1存储池,两张硬盘互为备份,存一些比较要紧的数据,比如历年手机相册;另外两个 SATA接口还是插机械硬盘,但计划组成 ZDR存储池就行,放一些相对没那么要紧的数据,比如电影;再买一张 M.2口的固态硬盘插上,用来存放一些常用的小文件——这样加载速度可以快一些,还没有噪音,NAS在局域网内可以当做本地存储使用。 PS:目前市面上大部分NAS没有M.2插槽,只有高性能产品才有配备。
对于我这种有一点基础的用户来说,NAS的安装方式极其简单。不过考虑到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所以还是简单介绍一下: 
取下正面磁吸面板磁后,可以看到四个SATA口硬盘支架。支架的取出方式也很简单,按一下就“啪”的弹出来了,原路插回就算安装完成,相当丝滑 ▲ 
支架可以安装 3.5英寸硬盘,也可以安装 2.5英寸硬盘——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都是 2.5英寸的,桌面硬盘里拆出来的也一般也是 2.5英寸机械硬盘 ▲ 
M.2插槽「藏」得稍微深一点,在主机背面,需要拧开一颗螺丝并取下盖板。两个插槽完全对称,我暂时只插了一条 4TB的宏碁(便宜大碗) ▲ 顺便提一嘴:一般家用网络环境也就是千兆带宽,理论最高传输速度也就是 125MB/s,所以用固态硬盘并不能完全发挥其读写速度优势,但固态硬盘运行更安静,访问照片这种碎片文件时,加载速度也明显更快。 所以如果想把 NAS在局域网内当做本地存储使用,还是建议用固态硬盘。 
当然对于 NAS来说,插固态硬盘除了扩容当做存储使用之外,还可以当缓存加速,用户可以在「存储池管理」中自行设定,设定后还能随时重置 ▲ 不过一般家用环境没有多用户同时访问需求,所以不建议插 SSD当做缓存——既浪费接口,又浪费硬盘。但如果你开公司/工作室,NAS经常有多人访问,就很有必要插一张当缓存加速。 
另外 NAS本质上就是一台小主机,所以从内存到CPU它该有都有。原装提供了一条 16GB DDR5的内存,后期有需要可以自行升级(还有一条32GB eMMC闪存) ▲ 
机器背面接口自左至右分别为 HDMI、电源、RJ-45网线接口*2、USB以及 eSATA ▲ 用 HDMI接口连接一台显示器以后,他就是一台不折不扣的电脑。 
正面取下盖板后还有一个 Type-C接口和一个 Type-A接口,方便外挂桌面硬盘或硬盘盒 ▲ 唯一遗憾的是,外挂设备之后,NAS的真面面板就盖不上了。 
插上以后,可以在「极空间APP」-「外部设备」中找到对应盘符,然后就可以跟 NAS中的其它硬盘一样直接访问了,相当好用 ▲ 不过对我来说用得最爽的还是软件功能。 
除了开篇提到的用来搭建家庭影音中心的「极影视」之外,「极相册」也是好用到无以言表:照片上传之后,系统会自动识别照片,并对其进行分类,方便用户查找。 根据足迹分类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分类方式之一,后期查找素材非常方便 ▲ 
另一个个人非常喜欢的分类方式是「回忆精选」,其实就是根据节假日名称对照片进行归类。我觉得这个归类方式就是纯纯回忆和满满的爱了 ▲ 
「人像识别」功能我原本以为就是闹着玩的,但最后的识别结果却让我经掉了下巴 ▲ 具体头像不方便展示,要我形容就是俩字——牛*。识别相当精准,点开就是回忆杀,后期找素材也是个极好的分类方式。 如果怕自己管理习惯不好,内容重复上传,这款极空间Z4Pro性能版还有「查重」功能,既可以根据文件名查重,还可以让系统识别图像,根据画面查重,并对查重结果进行批量处理。 
很多人关心的下载功能当然也是有的,而且内置了迅雷,想怎么下载就怎么下载 ▲ 
还有一个必须爆赞的功能是账号管理功能。跟我之前用的群晖完全不同的是,极空间的 NAS在多用户使用时,可以在用户中心独立创建子账号 ▲ 重点来了:子账号跟管理员账号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是完全独立的! 管理员账号虽然可以对子账号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但无法查看子账号下属的数据内容——反过来当然也是一样。 这就很爽了!爽得起飞了,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充分保护自己隐私不被窥探。 PS:传统NAS也可以对文件内容进行加密,或者设置保险箱。但显然没有极空间这种管理方式来得好用。

要分享内容也很方便:如果是 NAS内共享,将其设置为共享文件(夹)即可;如果要分享给 NAS之外的用户,可以跟大家熟悉的网盘一样生成一个口令 ▲ 
碍于篇幅,太多的我也不说了。总之一句话:国产 NAS比传统品牌要好用太多了。尤其是在软件层面,国产 NAS的设置明显更加符合国人的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 用那句无比俗气的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很后悔用了这款极空间Z4Pro高性能版,后悔没早点用。 为什么选择雷鸟电视?我家里有两台雷鸟电视,一台S545C已经用了两年多,另一台鹤6 24款(S575C PRO)是 2023年夏天刚刚添置的。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雷鸟是为数不多可以在性价比上「硬刚」某米的品牌,但不知道雷鸟其实还有很多独一无二的优势: 
比如雷鸟全系电视开机没有广告 ▲ 
再比如灵控桌面抛弃了繁杂的界面,做到了极致的简洁 ▲ 
这次跟极空间强强联合,APP下载正是在「灵控桌面」的「卡片中心」 ▲ 
以前我觉得雷鸟的电视好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雷鸟的电视在「媒体中心」可以直接访问局域网内的 NAS,简单设置后甚至还能直接访问电脑的共享文件夹,非常方便 ▲ 
没想到雷鸟这次又往前迈了一步,在一众友商中脱颖而出,尝试跟 NAS厂家进行了合作,极大简化了电视访问 NAS和播放影音资源的操作——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会成为近两年电视APP发展的一个潮流。 播放NAS中的资源时,快进起来就跟本地文件没有任何区别 ▲ 
这是我在电视无线联网的情况下实测出来的局域网访问速度,用来播放蓝光视频完全没有问题 ▲ 这下好了,我更没有理由拒绝雷鸟了。 一点感悟当年我买NAS的时候,赶上 NAS刚刚开始流行,市面上可选品牌极少,靠谱的有且只有群晖和威联通这样两家。这么多年过去,群晖依旧是当年那个群晖,可能商用确实不错,但从一个老用户的角度看,家用真的乏善可陈。 2020年,我第一次听说了极空间这个国产NAS品牌(查了一下,公司是2019年成立的),持观望态度。后面我有看到不少国产品牌陆续加入到了这个领域之中,我知道国产NAS很快就要取代传统品牌了。 这些年每当我看到有朋友入手国产NAS,都会非常好气且真诚地询问使用感受,问多了就产生了试试看的想法。 
这次借着雷鸟和极空间强强联合的契机,作为雷鸟老用户,果断入手了这款极空间Z4Pro性能版。回过头看,只能说真是一次无比正确的选择。 我是真的没想到极空间这两年发展如此神速,软件适配界面清晰,功能强大,完全没有入手门槛,家用简直无敌!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我都没夸。比如全金属机身,散热性能极好。用热成像仪观察不难发现,极空间的温度比桌面硬盘整整低了一倍 ▲ 
还有就是只有真正的 NAS老用户才会发现的,这款极空间Z4Pro性能版的防尘也做得极为到位,长期使用应该不容易成为灰尘收集器 ▲ 
最后的最后,回到标题:雷鸟电视+极空间NAS,使用体验真的无敌!最关键的是,这套组合对于数码小白以及 NAS新手极其友好,搭建起来完全没有一点点门槛。 昨晚看到雷鸟又发新品了,除了显示器新品之外,还发布了 24款鹤7,这也是目前市面上首款千级分区电视,再加上目前火得一塌糊涂的 MiniLED,75寸首发售价只要 6499,可以说是再一次把雷鸟一以贯之的性价比发挥到了极致。 近期有电视选购需求的朋友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做有态度的评测,生产有温度的内容。我是番茄,我们下一篇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