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进击之路 自从2018年开始,华为的每一步行动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则源自于与米国之间的博弈。按理说,一家公司与一个国家争锋相对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华为却偏偏坚持下来了,甚至还占据了上风。 
这不仅证明了华为的实力,还彰显了国产企业的风采,无数国人都在为华为加油助威。那么华为到底是怎样面对这一切的呢?或者说华为为什么能直面外界的压力,哪怕是米国它都能保证平稳的发展?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华为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主要靠两点,其一是出色的技术实力,让它拥有不输于美企巨头的底气;其二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就算米国的措施再多,它也不会选择妥协,只会朝着自己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华为将这两方面做到了极致,所以才能在米国的压力下涅槃重生,如今它依旧保持着健康的发展状态。从2018到2021年,整整三年的时间,华为经受住了外界的考验,它可以说是最值得国人支持的国产公司,花粉们的期望也没有被辜负。 不过,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目前华为的处境并不是很乐观,虽然米国的规则无法击垮它,但是却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说,受芯片规则制约,全球所有含有米国技术的厂商都不能自由地向华为出货,这直接导致了海思芯片的供应不足。 
而芯片短缺之后,华为的手机和通讯业务都没法正常发展下去,因为二者需要相关芯片的支持。对于花粉而言,这个问题同样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如今华为手机供不应求,就算深受市场欢迎,也无法获得高销量。 所以说,现在华为还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它要想重回巅峰时期,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么在米国规则持续作用的局面下,华为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近日,在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新的消息传来,让很多花粉都表示:该来的还是来了! 
任正非做出决定,华为要转型?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做出决定,未来将调整发展方向,以强化软件、减少对芯片的依赖为核心思想。也就是说,华为公开了下一阶段的计划,芯片很有可能不再是它的重点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各类软件。 
此外,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还表示,以后华为将加大对自动驾驶汽车零部件和相关软件的投资力度。这进一步证明了华为对软件研发的重视程度,以前华为是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而之后华为或许会变成软件开发商。 对此,有些花粉发出了疑问:华为要转型?任正非和徐直军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任正非和徐直军的决定都是非常明智的,而且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不能只看表面。 
大家都知道,米国在半导体市场占有主导的地位,几乎所有与芯片有关的企业都无法避免美企技术。这对于华为而言,是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它即便是能够走出一条技术自主化的道路,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对当下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 而任正非和徐直军为华为规划的方向,不仅给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还能够减轻芯片规则带来的压力,可谓是两全其美的选择。至于芯片产业,华为肯定不会放弃,海思也不会停止研发的脚步,只是从台前挪到了幕后而已,这样还可以低调发展。 
写在最后 所以说,该来的还是来了,华为的转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且转型后的华为并不代表不重视芯片了,只是换了一种思路而已,毕竟软件也需要芯片作为载体。其实现在的华为有点像苹果, 硬件和软件实力兼备,将来很有希望成为世界级的科技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