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魅族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或许是跟我第一次接触魅族的产品有关,我对魅族的直接印象关键词是「打磨」。那是在智能手机行业即将风生水起开启群雄逐鹿的时代,而「打磨」正是一个极具理想与产品魅力的词,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魅族产品具有一种锐利的工匠气质,再加上历史长河中 Flyme 的超前理念与独特的「魅式美学」,令魅族拥有了不少忠实粉丝,也一度成为很多其他用户心中的「白月光」。 
不得不说「白」确实成为了魅族特别的颜值色。作为一种最为纯净的外在表达,白色是看不腻也是百搭的,即使在曲屏开始盛行的时期也依然能看见魅族对于白色的钟情,而这种颜色其实很能够承载魅族「打磨」理念中暗藏的「极简美学」,它坚持了好几代白色前面板,这让它成为一众机型中最特别也是最明目的存在,但今年有些不同,魅族 18 系列开始采用曲面屏,这也意味着独具辨识度的白色前面板也将成为过去式。今年的魅族 18 系列,好像不那么「魅族」了。
这是魅族 18 Pro 的「飞雪流光」。 
即使不再拥有高度一体化的白面板,魅族 18 Pro 背面的白色依然是我今年最喜欢的白色。飞雪流光的白非常纯粹,浓郁而又细腻,浓郁在观感,细腻于手感。浓郁来源于其不透光的视觉聚焦,因此它看上去并不像是一块玻璃,而当这块不像玻璃的玻璃与肌肤接触时,则更加验证了这种视觉欺骗是有道理的,因为这就像抚摸一块丝绸,亦或者是你可能曾经接触过的以「婴儿皮肤」命名的触感,滑而不涩,这种特殊的工艺比寻常的 AG 更加细腻并且温柔。
如果要形容魅族 18 Pro,我会用「珠圆玉润」 看上去和摸起来都像一颗珍珠,如果你跟我一样对这背面爱不释手,那么至少证明,这次的魅族已经有「打磨」那味了,而稍微略有出戏的,则是那似曾相识的硕大的后置摄像模组。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视觉差异,魅族 18
系列的后置摄像模组依然采用白色主体,在这上面分布着「三大二中一小」六个开孔: 
- 主摄:5000 万像素
- Samsung GN 1,?/1.9(7P 镜头)
- 超广角:3200 万像素 SONY IMX616,?/2.2(6P镜头)
- 长焦:800 万像素,?/2.4(5P 镜头)
- 3D 深感探测器:Samsung 33D,?/1.4(4P 镜头)
- 环形 LED 闪光灯
- mic
在造型上算不上极具美感,但正如我所言,白色是最为纯净的外在表达,看不腻也百搭,六个大小不一的环形错落在纯净的白色背板上,是能够收获一定的视觉原谅的。美感因人而异,看你的接受程度,于我个人而言,魅族 18 Pro 的飞雪流光背部整体上是讨好我的眼球的,因为这种精致的极简风透露出的,是熟悉的魅族式追求。

当视线来到早已司空见惯的正面——微曲,居中打孔,这两位可以说是旗舰系列的常客了,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熟悉」的感觉,而想到这出现在魅族身上,又泛起些许「陌生」。但各家的皮囊也不能说是千篇一律,针对曲线的细节处理是对旗舰基本的尊重,在魅族 18 Pro 上,魅族对于曲面屏首次思考的结果,是 50° 两侧微弧与 5° 上下微弧,所以你可能没发现这实际上是个「四曲屏」,说明有些设计是用户难以察觉的,反之,最容易察觉的,便是那朝夕与共的屏幕与其所呈现的内容。

在说屏幕之前,我想先聊聊魅族 18 系列全新搭载的 Ultresonic mTouch 指纹识别技术,其基于新一代高通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方案,识别的速度与识别率都大大提高,官方宣称的 0.1 秒解锁在实际上手之后给我的感觉是——
「没有夸张」 基本上在手指碰上的瞬间即可秒解进入主屏,体验较印象中的超声波指纹解锁大幅提升,另外相比于光学识别,超声波有一个好处在于黑屏即可解锁,因其并不需要屏幕主动发光来识别指纹,如果在黑暗环境下,这对光线敏感的用户来说会更为友好。 
回到这款屏幕的素质,定制的三星 AMOLED 屏幕在宣传初期让我们以为其「2K + 120Hz」是可以同时开启的,而在到手后的设置中才发现,2K 分辨率下最高只能开启 60Hz,120Hz 仅存在于 1080p 分辨率,所幸魅族官方在之后的博文中表示将通过 OTA 的方式实现二者同时开启,给了魅友一针强心剂(具体推送日期待定),其实也证明这块反复横跳的屏幕本质是足够优秀的:
- 6.7 英寸 20:9 比例
- 3200x1440 分辨率 526 ppi
- 120Hz 刷新率,240Hz 触控采样率
- E4 材料,峰值亮度 1300nit
- HDR 10+ 认证,原色显示

在这块各项指标都一流的屏幕下所呈现的内容,就是这次与魅族 18 系列一同推出的 Flyme 9 系统,作为在魅族 18 岁这个重要的「成人礼」上的献礼之一,Flyme 9 也从内到外对魅族基因与产品观进行了重新思考,这个思考的结果就是——
「三零」系统:「零广告、零推送、零预装」
从 18 系列开始,我们将彻底放弃互联网广告营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纯净硬件,纯净系统。
- 零广告:从魅族 18 系列开始,未来所有魅族手机产品的所有系统自带应用不会有任何形式的广告,打开手机的第一眼,不必遭受开屏、资讯流等花样百出的广告狂轰乱炸。
- 零推送:从魅族 18 系列开始,未来所有魅族手机产品将无干扰式运营推送内容,系统应用通知都需手动授权才会开启推送, 第三方应用默认禁止通知权限,需要用户手动授权允许,真正将权力交还到了用户手上。
- 零预装:从魅族 18 系列开始,未来所有魅族手机产品将不预装任何第三方应用,部分系统应用也减少到了最低程度。

在以往,一个必然出现的现象是当我激活一台新机,完成先导设置初次进入系统界面后,通知栏便在那一刻开始展示它繁华的忙碌,一个个 App 的推送和不明所以的广告纷纷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元气满满,旁若无人地想要证明在下一刻我会被它击中而 Pick,但事实上每次我都只是觉得那个「一键清除」的符号位置太偏按钮太小,甚至所幸此时还有「一键清除」可用。
这样一个被无关紧要的信息打扰的过程虽不至于痛苦,但依然把对新机的激情一层一层冲淡,尤其是像我这样不断接触新品的从业者,一次次的习惯之后只能告诉自己:「这次我不会受伤」了。 这次是确实没有受伤,因为 Flyme 9 可以让你看见系统之间的参差。 进入桌面之后的神清气爽是第一感觉,系统没有自以为是地跳出「设置提醒」之类的友情提示教你做事,或许在此时似乎仍未察觉到异样,我真正感知到「准备对多重信息进行筛选」的本能已经无效化的时候,发生在进入应用商店之后。 
如同往常一样,我在使用新机的第一步是去搜索安装个人常用 App, 在 Flyme 9 上,搜索微信不会跳出「大信」「小信」之流的推荐位,排第一的就是本身搜索的,而当强迫症的我习惯性地准备去点击「卸载」以及「更新」菜单时,才发现这二者令我无事可做,因为 Flyme 9 没有预装任何第三方 App,而在预装一堆第三方 App 的系统中,应用更新的红色数字与几乎不会点击的三方应用是我必须消灭的。
「三零」的推出让 Flyme 9 给人的感觉是清爽,是简单,也是舒适。在能控的范围内,系统尽可能地减少用户非主动寻求信息的打扰,这应该是作为产品的购买者——用户最想看到的。至于不全可控的用户自行安装的第三方 App,权限也移交到用户手上。 
针对近来备受关注的隐私保护,Flyme 9 有这 4 项「法器」:
- 守护权杖:用户掌握更多隐私信息的选择权,形式为「询问用户」
- 全视鹰眼:应用的一切行为都会被记录
- 隐形妙靴:定位授权的减少与模糊,包括照片中的信息
- 私密斗篷:包含空白信息授权、剪贴板保护、文件有限访问与保护
这几个命名中透露出满满魔法气息的功能,其统一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一手掌握 App「企图、正在以及已经」做了什么,相关的提示会在顶部状态栏以滚动信息的方式通知用户,或者,在自带「手机管家」的「应用行为记录」中随时查看。从自带 App 到第三方资源,系统层级的监控都会让使用者本人在体验 Flyme 9 的过程中倍感舒心。 
不得不提的是,有一个随时可能出现的贯穿整个 Flyme 9 使用过程的功能,它在舒心之外更让我感到省心,那就是「悬浮小窗」。小窗功能魅族起步早,在经历诸多版本的迭代后,魅族 Flyme 对于小窗的理解也是超前于一众 UI,并且这种理解深入到了小窗的整个存在方式,无论是系统主动调用还是使用者主动呼出,在很多情景下都极大地减少了体验的割裂感与操作的繁杂性。 以上 Flyme 9 的系统特性给魅族 18 系列加分不少,回顾下来可以发现,魅族正在做的确实是把选择权交回到用户手中。这是一条重新选择的路,因为这条「产品大于商业」的路在「硬件+软件收益」常态化的今天,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于消费者而言,他们购买到了一款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于魅族而言,则是令魅族 18 系列拒绝成为一台持续获利的营收机器。这是一方净土,在如今的大环境会让我们觉得非常陌生,可谁又能说这不是用户心中最本来的样子呢?

影像
前面已经介绍过魅族 18 Pro 的摄像头配置,其中不乏亮点,比如采用 Samsung GN1 这颗 5000万像素、1/1.3 英寸超大传感器尺寸的 CMOS,并且特别定制 7P 镜片,再比如搭载 SMA 记忆金属光学防抖模组,其能够快速实现精准防抖的原因在于,记忆金属形变力量是超越普通悬丝式防抖百倍甚至千倍的存在,因此相比于传统的悬丝和滚珠防抖结构,记忆金属光学防抖的优势是「模组更小,推力更大」,传感器整体的体积和重量都将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在画质上没有太大变化。 











超级夜景(DarkVision)是此次魅族 18 Pro 主推的亮点之一,这一代的算法上主要是针对减少噪点与重绘夜色两个方向进行改进,因此得到的样张细节能够更好的保留并且提高纯净度。
今年是魅族的18周年,无论巧合与否此时推出的同数字旗舰产品对魅族来说都有着不轻的意义,在这个重要节点,梦想的坚持和市场的探求向魅族提出了双重考验。因此我们看到的魅族 18 系列,有不再坚持的白色面板,也有依然细腻入微的背部打磨;有一刀砍断互联盈利的勇气,也有一心紧贴用户体验的本心,它有很多陌生,却也那么熟悉。
事实上它让你想起从前那个少年,早在拿到它的第一眼就已万年——那个熟悉的翻页包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