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ortal
三防
视频
网红
手游
漫画
段子
户外
元宇宙
论坛
BBS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加入炫逗玩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热搜
CallRun
三防手机
运动手机壳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每日签到
活动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炫逗玩-一个很好玩的网站
»
论坛
›
潮电街
›
智能家居
›
智能家居新手入门:我是如何打造智能家居环境的
QQ空间
回复
收藏
楚一帆
新手上路
热文
适合宝妈搞的手机副业项目 这3个行业 日
手机APP功能介绍
三星手机自信篇
飞机在空中发生事故会怎样?老外用无人机进
旅行不想留下遗憾,买了我的第一台无人机,
智能家居新手入门:我是如何打造智能家居环境的
2021-1-30 19:19
收藏 0
打造智能家居的前期准备
上一篇文章和大家聊了智能家居的一些基础知识,今天就来分享我是如何在家里搭建智能家居环境的。首先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因为智能家居有很多强安装设备,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家里的装修情况作以调整。
未开始装修
简单来说,这种情况只需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搞好电路;第二,搞好网络。
搞好电路也分两种情况:
首先,多装插座。
通常装修公司会在我们常用的地方留好插座位,这个你无需担心。额外需要添加的原则是,只要你想得到的地方都留。
厨房洗菜盆下面给洗碗机、净水器、垃圾处理器留插座;
客厅落地窗侧顶部给电动窗帘留插座;
客厅沙发背景墙顶部给投影仪留插座;
客厅某个角落接地的地方给扫地机器人充电留插座;
安装摄像头的地方留插座(一般在客厅某个顶部角落);
阳台天花板给电动晾衣杆留插座(目前多数产品是直接替换阳台吸顶灯);
马桶一侧给智能马桶(盖)留插座。
关于插座这里多提一嘴,最好在装修前确定好空调挂机型号,根据挂机尺寸预留空调管线孔和插座位置,规划得当可以完全将空调孔和插座藏在挂机后面。大多数家庭装修都不会这么强迫症,所以我们随处可见丑陋的空调线管外露(我装修前就没想到)。
总之,插座越多越好,装了可以不用,用的时候没有可就头大了。
其次,给需要安装智能开关的线盒预留零线。
因为大部分有线智能开关需要微电流待机,如果只有火线版开关,其实是从火线那偷电,容易出现掉线或者不稳定的情况,甚至直接失灵不能用,网上很多人吐槽过。一般装修公司默认不会给开关留零线,需要跟装修公司强调写到装修合同中,避免扯皮。
如果你计划购买的智能开关没有预留零线的要求,可以不管这一条。但从设计冗余角度说,和多装插座一样,做好预留才能有备无患。
第二,搞好网络。
即便有 Zigbee 和蓝牙等无线协议,智能家居的联网基础还是互联网和 Wi-Fi。
搞好网络无非就是准备好网线和路由器。首先是网线标准不能太低,起码 6 类起步,每个房间留好网线口。然后就是买一个好的路由器,当前时间建议入手 Wi-Fi6 路由,至于是单个路由,还是多路由组网,根据自己的户型和家庭需求决定。
装修阶段,搞智能家居的前期准备差不多就是这样,当然了某些家电的摆放位置啥的,属于任何家庭装修都需要考虑的,与是否打造智能家居没有必然联系。
已装修入住
基本思路和未装修一样,也是要搞好电路和网络。但已经入住,家里的插座口都固定了,老房子网线口也没那么多,怎么办呢?
电路的话,因为部分位置没有插座,选购智能家居产品尽量选自带电池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电动窗帘电机,有充电一次可以使用半
年
的;又比如摄像头,有带运动感应探测到移动物体才开始录制的电池版,至少可以支撑三个月。虽然充电麻烦点,但对忍受不了满屋子飞线的强迫症来说已经很能解决问题了。个别地方有插座但插孔不够用的话,可以购买一转多的转接头,给小电器供电安全性也没问题。
当然,智能家居平台很多基于 Zigbee 协议的传感器,本身耗电不高,采用纽扣电池也能用一两年,就不需要外接电源了。
网络来说,如果你家原来的网线等级不够高,或者房间没有网线口,最好的办法是上一个超强的路由器,或者 Mesh 路由无线桥联覆盖全屋,对智能家居的使用强度来说也没有任何问题。
我是如何使用智能家居的
相信作为新手的你看过前面的内容,已经对智能家居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知。
下面的内容,我将以小米智能家居平台为例(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内容只要没说明是针对什么平台,都默认是小米平台),说说我自己是如何使用智能家居的。理解了小米智能家居的产品和运行机制,其他平台也就不难理解了,内在逻辑差不多。
方案设计
与其说智能家居需要方案设计,不如说装修前期根据智能家居这一需求,做好装修方案的设计。我在装修前就确定了要搭建智能家居,所以在家装设计环节就充分考虑了智能家居的使用需求,比如房间格局的改动,电路和网络的前期准备。
格局改动
方面主要就两个地方,一个是打掉生活阳台和厨房之间的隔墙,扩大了厨房纵深空间,其次是将主卧卫生间改为衣帽间。前者是因为我准备采用独立式干衣机,不晾晒衣物,后者是因为这套房子长期就我和老婆两个人居住,主卧卫生间改为衣帽间对女主人来说简直不能太棒。
原户型图
最终格局图
电路方面
,主要是插座和开关布置。
除了常规装修所需的插座,我在厨房水槽下方分别给洗碗机、厨余垃圾处理器和净水器预留三个插座;在对着入户门和客厅的餐厅顶部给安放摄像头预留插座;在原生活阳台处给吸尘器预留充电插座;在餐厅桌旁给电火锅等设备预留插座;在客厅角落为扫地机器人预留插座;在客厅窗帘顶部为电动窗帘预留插座。
因为客厅和主卧两个空间全部采用智能开关,可实现无线双控,这两个空间都只在进门的地方预留了电源线,帮装修公司节省了大量线材。
无线开关可随意布置在任何平面
网络方面
,每个房间预留六类网线口,入住后购入同一品牌的高低配 Wi-Fi6 路由组成有线 Mesh 网络。
除了电路和网络需要提前规划,剩下的注意事项多数集中在产品特性对空间的要求上,比如电动窗帘的单轨或双轨,对窗帘盒宽度有不同要求。诸如产品外观、色调、尺寸和摆放位置等因素,是任何非智能家居产品进场前本身就需要注意的。
我通常建议正在装修又拿不定
主义
要不要打造智能家居的朋友,只做好电路和网络预留,住进去再慢慢考虑也不算晚。
装修完成后,就是根据智能家居场景购买需要的产品了。除了必要的大家电和生活小家电,我额外购买的智能家居产品其实花费并不高,以基础设施为主,比如上一篇提到的网关、红外万能遥控、智能音箱、智能开关、智能插座、人体感应器、烟雾报警器等。
安装和调试
小米的智能家居方案服务目前由米家生态链企业绿米(Aqara)承接,全屋定制方案服务费是 30%,这 30% 的意思是,假设你买了 10000 块钱的硬件,要额外加 30% 的服务费,30% 包含了产品安装、方案设计、场景配置、售后维保和 1 年的免费调试维护。
Aqara 官网将产品安装分为弱安装,强安装和超强安装三类。
弱安装
基本属于买回来放好位置就能用的产品,比如无线开关,网关,传感器等等,这些都是我自己安装的。
强安装
,比如嵌入式智能开关和智能插座,看起来需要一定动手能力,但如果你正在装修,一般提前买好,装修公司的电工师傅都会帮你安装(反正装啥都是装)。我自己的智能开关和智能灯,也是装修公司的电工师傅在装修结束收尾阶段帮忙安装的。
极端一点,比如你是老房子改造智能家居,强安装这里面的产品基本都是些拧拧螺丝的活儿,就算没有电工师傅,自己动手也不难(记得先断电)。
超强安装
里的智能锁和电动窗帘,通常在购买产品时就同时购买了测量和安装服务。
至于其他家电,现在基本都是购买包送货和安装的,所以安装这一项没有太高难度,不会花费太多。
场景配置
这可能才是智能家居的关键,或者说这应该是方案设计之前就需要考虑的。你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效果,反推需要购买什么样的设备,这些设备需要你家装修的时候做什么调整。
以智能家居中常见的观影模式为例,当你想看电影的时候,只需要按下一个开关,或者对着智能音响说出「我想看电影」,此时投影自动开机,窗帘自动关闭,灯光全部自动关闭:
硬件准备:
投影机、电动窗帘、智能开关、万能红外遥控及他们对应的插座。
软件准备:
先将电动窗帘、智能开关、红外万能遥控等硬件连接米家 App,然后通过红外万能遥控模拟投影机的开关作为虚拟设备接入米家 App。
配置场景:
在场景配置里添加执行步骤。
其他场景配置思路也一样,比如进门自动开灯的场景,只需确保有智能锁、蓝牙网关、智能开关(或智能灯)这几个设备,剩下的工作就是在手机里面搭配了。
作为新手,我在刚开始买入几个可以联动的设备后,在米家 App 智能场景配置这里很犯糊涂,不知道怎么操作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甚至偶尔会有不停在选择条件中无限循环的感觉。使用一段
事件
后终于理解这里的逻辑了,简单来说,只要搞清楚触发条件,尤其第一个触发条件是什么,正确选择后依次添加设备即可。
在米家 App 的智能场景里面,第一层顶部是常见的通用触发条件,下方是接入的设备,这些接入的设备也可能是触发条件。
关于触发条件,我举三个不同例子:
例1:
触发条件是「对着苹果手机喊 Siri 帮我扫地」,那么第一个选择的条件是「手动执行」(因为呼 Siri 是一个手动行为),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保存后再添加到 Siri;
例2:
触发条件是「每天晚上 10 点自动关窗帘」,那第一个选择条件是「定时」,第二个条件是选择电动窗帘。
例3:
触发条件是「当我同时按下客厅无线开关左右两个键时,我希望客厅全部灯都关闭」,选择的第一个条件则是「客厅无线开关」,选择的第二个触发条件是「同时
单机
左右键」,再选择客厅全部的开关,保存即可。
熟悉场景配置的基本逻辑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搭配了。
当然,配置的过程,会从简单的自动化逐步升级,添加复杂的条件,得到复杂的结果,直至调试到最满意的状态。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以我家的进出门开关灯为例(离家/回家模式):
刚开始,我只是设置了不同时间段进门开的灯不一样。例如白天进门室内光线充足,只打开门厅灯,18 点(天黑)后进门,除了开门厅灯还要打开餐厅灯。这个就是使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意调整,甚至可以加上光照传感器,让这个条件触发更加科学精准。
后来我注意到,每次进门换鞋后还要手动按一下开关关闭门厅灯,其实这个门厅灯不像其他地方的灯需要常亮,无非就是脱鞋穿鞋几分钟。于是我在进门开灯这个场景里,又加入了一个 2 分钟后自动关闭门厅灯的设定。出门开灯也一样,原本出门顺手按下开关,设置一个定时 2 分钟后自动关闭就可以了。
一段时间后又深度思考了一下,既然进门开灯是自动触发的,出门开灯为什么要按开关呢?于是我又在鞋柜侧面增加了一个带有光照监测的人体感应器,环境光较暗的时候,人走到这里会自动开灯,并且为了避免从此处路过去厨房误触发,还不断调整角度,确保是真的走到想出门的位置才会开灯。
最终小小的门厅灯开关实现了完全自动化:
出门—自动开灯(人体感应)—穿鞋走人—自动关灯(定时)
进门—自动开灯(智能锁触发)—脱鞋走人—自动关灯(定时)
总之,在使用智能家居的过程中,随着我们对产品功能玩法的熟悉和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为了达到更加智能(省心)的状态,会自然而然的增加触发条件,添置新产品。
当然,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住进去的第一天就把家里所有东西都买齐。通常情况是先有几个设备搭配出简单的场景,熟悉一段时间后再购买更多设备,设置更多条件,以达到更好的使用体验。
实际体验
搭建完常用智能场景后,就开始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乐趣了。
体验1:无线生活,无限方便
就像今天越来越多的汽车配备无钥匙进入,数码产品开始标配无线充电一样,改善家居生活的第一步就是无线化。
智能锁是家庭无线生活的第一步,有了它再也没有忘带钥匙和丢钥匙的苦恼,我妈在老家习惯了几十年腰上随时别一串钥匙,来城里呆了几天就说不带钥匙真心方便。更方便的是联动灯具后,开门开灯一气呵成,再配合手机 NFC 开小区门禁,真正做到出门只需一部手机。即便不做智能家居,我也强烈建议每个家庭都换上智能锁,真的太省心了。
因为家里的智能锁电池续航太强,用了两年还有超过 50% 的电量,我甚至有些担心会不会某年某天回到家智能锁突然没电不能开门(当然智能锁一般会提取报警)。
无线生活还体现在开关上,因为智能开关的无线控制,家里任意一个智能开关上都可以打开或关闭任意区域的灯光。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我还将家里的投影机、电视盒子、电脑和手机全都接入了家庭 NAS 服务器,确保任何时候任何设备都能下载和观看影片。如果你家的宽带有公网 IP,在全球任意位置都可以随时访问观看 NAS 中的片源。
体验2:远程控制,随心所欲
远程控制也算是无线的一部分,重点在「远」。
我在门口安装了一个智能可视门铃(也称智能猫眼),自带电池续航数月,有物体移动才会录制视频,可免费云储存 48 小时。平时有访客上门,按下门铃,手机或电视就弹出视频直接查看。更多时候是快递上门人不在家,让快递员把东西放门口,不用担心被人顺走。下雨天回家雨伞先挂门口沥水也不怕丢。总之,门外的一切尽在掌控中。
家庭摄像头也如此,除了远程监控门口和客厅,我还给老家爸妈的院子和客厅也装上了摄像头。安防监控之余,偶尔通过摄像头看看父母在做什么,远程语音聊几句,也逐渐成为今天很多两地分居的亲人之间一种新的沟通方式。
当然,智能家居里面的任何一个可以无线控制的设备,理论上都可以远程控制。比如通过卧室的关灯操作日志,识破老婆趁我出差熬夜晚睡又撒谎说没熬夜这种事,大家就不要学我了。
体验3:懒人动口不动手
日常生活中智能家居存在感最强的,非智能音箱莫属了。
即便不是唯一的控制方式,虽然偶尔动嘴还不如动手快,你总会时不时的给智能音响找点事儿。吃饭要开餐厅灯,对音响说「吃饭了」;阳光太刺眼,对音响说「关闭窗帘」;和老婆吵架都可能一时起意调侃音响「老婆生气了怎么办」。理论上,家里无线控制的部分都可以交给智能音响来解决,不管是开关灯具,还是扫地机器人扫地,还是开关空调,只要你不想动手,那就动嘴吧。
不过智能音响的高效率倒不在于执行单一命令,毕竟按一下机械开关无需等待响应也很快。其实越复杂的联动场景,智能语音的意义越大。
比如我家的观影模式,如果是手动操作,需要执行「按下投影遥控器开关,开机后按下 HDMI,再按下电视盒子开关,再关闭窗帘,关闭客厅和餐厅所有灯光」,通过智能音箱只需一句「我想看电影」即可。
当然智能音响也不总是好用,除了偶尔失灵听不懂命令,另一个弊端是废话太多,有时候你只想它执行一个结果,它给你啰嗦一大堆,某些平台的智能音响还内置了不少语音广告见缝插针跑出来。
总的来说,人类面对家务劳动的时候向来享受动口不动手的感觉,智能家居配合智能音响,正好满足了这种原始欲望。
体验4:不打扰是最后的温柔
虽然智能音箱的存在感很强,但智能家居更多的温柔藏在无形中。
比如我每天半夜必醒一次尿尿(可能是肾不好),以前为了避免开灯亮瞎眼,每次醒来迷迷糊糊摸手机,用微弱的屏幕亮光照亮前往卫生间的路。自从有了串联蓝牙小夜灯,我从床尾到卫生间一路装了 4 个,调试到合适的亮度和点亮时长后,从翻身下床开始,同时点亮当前和下一个,走到哪亮到哪,真是方便又温馨。
体验5:解放劳动,先解放双手
虽然联动才是智能家居的精髓,但不联网和不联动的
单品
,往往更能让人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比如智能垃圾桶,丢垃圾的时候自动开盖其实不算刚需,装满垃圾后能自动打包,提走垃圾袋后又自动换上新垃圾袋铺满整个垃圾桶,才是真正解决了垃圾桶使用过程中的核心痛点。我们真正厌恶的,不正是丢完垃圾后换垃圾袋的那一刻么。
热泵式干衣机是另一种用了就回不去的快乐,自从有了它,我家的衣服就没晾晒过。洗衣机洗完甩干后装进干衣机,两小时后捞出来就可以直接穿上身,别提有多舒服,烘干的衣服甚至比晾晒更柔顺和平整。独立式干衣机的另一个好处是绒毛都能独立过滤储存,衣服里忘了取出来的卫生纸烘干后也不会粘满全身,全都整整齐齐过滤到滤盒中。
洗碗机和厨余垃圾处理器,也是家庭装修必须推荐的神器。把垃圾留给处理器,把碗筷丢进洗碗机,大大降低了我作为家庭煮夫的家务劳动量。
还有一个推荐单品是智能马桶(盖),如果说自带加热在寒冷的冬天给了 PP 一丝温暖,那自动冲水可以说是一次卫生革命了。自从用了智能马桶盖,现在我在外面那些「不三不四」的卫生间上厕所,无论怎么擦 PP 都会觉得不干净。
这些看似无需联网的设备,正是我前面所提倡的,比起联网,先把手动换成自动的意义更大。
说在最后
当你入了智能家居这个坑,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决了,有些问题属于自己异想天开或者需求太复杂,还在解决中。
比如成本问题,在打造智能家居之前,很多人担心是否成本过高,可能被一些定制或服务费吓到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照搬一整套方案到自己家,也并非每个产品都需要智能。比如我家,就只在客厅餐厅和主卧更换了智能开关,厨卫和次卧都是普通开关,冰箱和洗衣机也完全不联网。
搭建智能家居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是不是家里的每个插座、每个开关都要智能。这跟钱多少没关系,大部分情况跟使用频率和使用场景有关。低频场景,动一下手可能比自动更快。何况你永远也离不开自己动手,比如洗衣机不能帮你把衣服拿进拿出,如果真的想减轻家务工作量,不如先把晾晒衣服的习惯换成干衣机,把手洗碗筷变成洗碗机。首先用机器替代人工,是改善居家生活的第一步。
除了给生活带来真实的省心和舒适,智能家居还时刻在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开始,你会思考实现一个目的有几种方式。
比如进门开灯,既可以通过智能锁触发,也可以通过人体感应器触发,还可以通过门磁感应器触发。
慢慢的,你会思考在现有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产品特性,让原本的场景更智能。
比如我家的进出门开关灯场景,就历经了多次修改和调整,达到最佳状态。
再后来,就是不断挖掘家居环境哪些地方还能改进,还可以折腾。
比如我家原本的投影机位置没有留插座,一直有两根飞线(投影机+电视盒子)供电,解决方案当然很简单,就是把射灯的电引出一根出来给投影机,射灯换成智能灯,这样可以可以实现一根电线两个设备,都可以智能控制不干扰。但因为我家没有做吊顶,射灯是吸顶式,米家商城没有这样的型号,一直不能如愿。
直到最近在某宝才终于发现了支持小爱音响的智能吸顶式射灯,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通过在平台 App 上的一系列摸索操作,把这个客服自称不支持智能开关的射灯,成功连上了原来的开关继续开合,还不影响投影供电。
当然,终极阶段永远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先想好家居生活想要达到的效果,倒推装修设计需要做哪些准备。比如预留插座就是打造智能家居过程中最好的预防针。
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什么没给投影机预留插座呢?其实我原本计划的是激光电视,甚至连适配激光电视的可伸缩电视柜都买好了,后来因为资金周转不开换成了普通投影。
可见,努力工作赚钱才是美好生活最好的预防针。
回复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 加入炫逗玩
发表
推荐文章
适合宝妈搞的手机副业项目 这3个行业 日
手机APP功能介绍
三星手机自信篇
浏览过的版块
网红评测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