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炫逗玩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1、拍照一如既往的稳;2、手感好,浴霸三摄辨识度高;3、性能强;4、续航出乎意料;5、视频拍摄优秀,后期方便。

1、信号有待加强;2、机身略重;3、iOS进步缓慢;4、充电泯然众人;5、三代刘海缺乏新鲜感。




从9月27日收到新浪众测的短信通知之后,得以用“达人免押金”的福利试用iPhone 11 Pro Max,几天的时间都在激动和期盼中度过,而昨天收到云柜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上了,大牌的EMS依然没有打电话,如笔者这种没有各种专业补光灯的,只能简单的录个开箱的微博故事,来嘚瑟一下,第一次用万元的手机,嘴上说淡定,其实心里还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我用过的手机也算不少,小时候因为家中有亲属在电信企业工作,所以从大哥大、掌中宝就开始接触移动电话,后来也是同龄人中较早开始拥有自己手机的,摩托罗拉、西门子、诺基亚、索尼、黑莓、波导、联想等等,不管是国际大牌还是华强北的山寨组装,都用过一些。个人对于手机品牌没有信仰,只曾经单纯的喜欢过多普达(后来统一叫HTC)了,从还是Windows Mobile系统的侧滑全键盘追到了Android系统的轨迹球,直到One X而离开,近几年也一直在用各种安卓机;iPhone方面虽然从水货的3GS就接触过,但是从iPhone 4s之后已经多年没有正儿八经的用其手机了。

没有双卡双待是直接的原因(也是为穷而找的最冠冕堂皇的借口),等去年苹果接地气的加入了双卡双待,但是在用过几款刘海屏安卓机之后,我发现对通知栏信息的遮挡,使刘海屏成为了我最抵触的设计。

静则思变,近些年安卓手机的严重同质化,让我感觉有点用机麻木,拿到一款新机没有了欣喜,惯常的三天热度,而在iPhone 11系列发布会之后,首次有了“容忍讨厌的刘海设计,入一部iPhone 11来换一下新鲜感”的想法,而这时善解人意的新浪众测就送到了福音。


“我最关心的是信号,我可不想买一个万元MP4”

                                                              ——来自朋友中的某果粉

我问一个从iPhone 4一路走来的果粉朋友:“新的iPhone 11你最关心的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信号”,数年的坚持在去年因为入手XR后的信号问题而动摇,所以说,关于iPhone 11 Pro Max的体验我觉得从信号这个去年的大“槽点”开始更为适宜,信号问题不解决,其它都是浮云。

我选择了日常环境、电梯和地下停车场作为测试点,对比机器为iQOO Pro 4G版,运营商同为中国 联 通,测试结果如图。

日常环境:

iPhone 11 Pro Max的信号强度为-97dBm,而iQOO Pro则为-86dBm,iPhone 11 Pro Max明显落后。


电梯:

刚进入电梯的时候,iPhone 11 Pro Max的信号锐减到-104dBm,衰减相当迅速;而iQOO Pro的信号依然在-87dBm。


当电梯运行了5层以后,再比较两者,一样了,都是-102dBm。


地下一层停车场:

两者信号相当,都是-102dBm。


信号强度是一个指标,而实际上的上传、下载则更客观的反映出了手机联网的能力,经过Speedtest对日常环境的测试,iQOO Pro的上传和网络延时胜出一筹,而iPhone11 Pro Max在下载和抖动方面则稍稍占优,几次测试大致相仿。


在运营商的“不限量套餐”终结以后,WiFi重新成为大流量场景的主要网络接口,那么iPhone 11 Pro Max在WiFi方面表现如何呢?

A:【2.4G WiFi信号;对比手机:iQOO Pro;穿墙数:1】

从对比中来看,iPhone 11 Pro Max的下载速度比iQOO Pro不相上下,上传速度、ping和抖动均略逊一筹。


B:【5G WiFi信号;对比手机:iQOO Pro;穿墙数:0】

在5G信号不隔墙的情况下,两者下载不相上下,上传则优于iQOO Pro,虽然ping不如iQOO Pro,但是测试中的几次抖动值均要好于iQOO Pro。


C:【5G WiFi信号;对比手机:iQOO Pro;穿墙数:1】

而5G网络信号在隔墙1堵的情况下,各项数据均被吊打,穿墙能力有待加强。


苹果的iPhone手机基带一直采用的是外挂形式,早前用高通基带的时候信号尚可,但是从双方闹掰转而使用英特尔基带的时候,信号就成为最被吐槽的焦点,从测试结果来看,虽然和其它手机有一定差距,但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吓人(因为我没用过上代iPhone,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差),比我预料的还要好一点,唯有5G频段的WiFi穿墙能力太弱。

WiFi测试部分原始数据:


另外顺便说一下新iPhone 11系列还有一个小彩蛋——很少人注意到的WiFi6,最高传输速度能达到9.6Gbps,和5G不相上下,但是两者却都因为环境不成熟显得有点镜花水月,因为WiFi6要有相关的路由器支持,而据我所知,最便宜的也要千元以上,所以说和最早买5G手机的用户一样,也许你还没到iPhone 11 Pro Max的WiFi6,就又到了换机的时候了,不过新浪众测倒是刚刚上线了一款支持WiFi6的路由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用心申请试试,说不准就会好运获得。


苹果在早前收购了因特尔的基带业务,虽然开发需要时间,但是我认为,到后年5G逐渐普及的时候,苹果的基带开发应该也会差不多了,毕竟苹果有钱,挖的起大神,像“芯片大神”Jim Kelle那样的,有一个就能扭转乾坤,所以如果您耐心够好,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三个摄像头丑?不那样别人还认不出来呢!谁知道我换了最贵的新机?”

                                                                          ——某女性朋友,用了iPhone几年依然小白

“这个工业设计绝对崩盘了...谜一样的排列“

                                                                          ——某业界大佬

之所以现在才说iPhone 11 Pro Max的外观,是因为除了“最丑三摄”,iPhone 11 Pro Max的外观设计真的没有值得特别关注的方面,一个设计用三年,真的只有傲娇的苹果可以做出来,在智能手机遭遇寒冬之后,苹果的求生欲显然没有国产厂商的强,在外观设计方面,曾经盲目模仿的小弟们已经青出于蓝,将苹果甩在了后面。

我近几年一直用蓝绿厂的产品居多,也许有的朋友看完这句话已经开启了鄙视模式,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全面屏、配色、摄像头等方面的研发,以及5G的试水,国产厂商都要比苹果努力很多,目前欠缺的只是芯片和系统方面的原生不足。从下面这几款手机的屏幕形式来看,个人以为任何一款都要优于苹果的大刘海,即使同为异形屏的水滴屏,也不会遮挡太多的信息,单纯的按颜值盲选,iPhone 11 Pro Max真的有点举步不前。


虽然从iPhone X开始的“刘海”早已被百元机到旗舰机的全价位手机模仿了个遍,但是真正有实际意义的只有寥寥数款,比如华为的Mate20/30 Pro、小米8探索版等,因为他们和苹果一样,都搭载了3D结构光识别技术,Face ID苹果已经用了三代,这项最安全的人脸识别技术有两个“弊端”:一个是占空间大,所以iPhone 11 Pro Max的刘海区域依然醒目,另一个是成本高,如果苹果能够在五千多的iPhone 11上面用屏幕指纹代替3D结构光,也许售价就会下探到四千档,这恐怕会引起业内不大不小的地震。


我正用的OPPO Find X同iPhone 11 Pro Max一样,都是只有3D结构光识别解锁,而没有指纹解锁的,Find X将3D结构光隐藏到了升降结构里面,比苹果的刘海好看了很多,但是升降时的等待时间也比iPhone 11 Pro Max的Face ID要慢不少。


面容ID采集:


基于Find X一年的使用经历,这里笔者忍不住要吐槽下,这种最安全的人脸支付尽管方便,但让我总是感到战战兢兢,不像指纹识别一样有一个思考反悔的机会,(指纹支付过程:扫码——输入金额——确认——输入密码或者指纹验证,最后这个步骤有一个输入或者将指纹放上去的过程;而面容支付按确认后直接验证面容信息)所以即使你是在发呆,钱也会花出去,丝毫的没有仪式感!有时候输入错了,吓得我都赶紧转头,卖早点的老板还以为我心疼那点油条钱呢,好尴尬……而iPhone 11 Pro Max的人脸支付也一样!

3D结构光的一个特点是可以更全面的收集用户的脸部消息,能够根据用户的表情,模拟不少卡通形象,还可以详细的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虚拟形象,无论是发型、脸型、五官、头饰、帽子、眼镜等都可以自由定制,可选的项目不少。

通过3D结构光采集,可以模拟用户做出实时表情采集,对比我用的Find X,感觉实时采集的速度要快一些,模拟的也要更生动一点。


iPhone 11 Pro Max的Face ID有一个特别实用的功能,这是深受Find X解锁痛苦的我特别喜欢的,那就是可以录入另一个Face ID,因为我和老婆经常混用手机,而Find X只可以录入一个脸部信息,那么另一个人就只能用密码解锁,很不方便,iPhone 11 Pro Max解决了我的一大困扰。

抛却刘海的话,不得不说iPhone 11 Pro Max的COF封装技术还是最牛的,边框的宽度在同类型中还是相当好的,会挣回一点面子,不过今年国产四大厂的新品用的“瀑布屏”、“环绕屏”正面直接没黑边了,你说气人不气人?而实际上早前苹果也承认在折叠屏等研发上自己已经落后了,只是不知道是否会知耻而后勇。


在这代iPhone上,苹果取消了3D Touch,而改用Haptic Touch的方式来打开App的快捷菜单,iPhone上的3D Touch我没用过,而且询问周围的苹果用户,不少人也没用过,但是魅族上面类似的功能我用过,两个字:难用。而长按出现子菜单的方式其它品牌的手机有,个人觉得看似耗时长,但还是比3D Touch准确。


暂且抛开摄像头,同样为玻璃机身,配色上微微磨砂质感的金色不难看也不惊艳,但相比其他厂商的各种渐变设计对色彩的运用,iPhone 11 Pro Max就像自带贵族气质的名门公子,穿定制的高档衣服,气质优雅高贵,但是弹奏的还是父辈的巴赫、肖邦,自然不会让人容易产生新鲜感。


但毕竟是年轻的新生一代,所以说除了遗传基因中淡化不去的“刘海”,也会出现“浴霸三摄”那样的“作妖”了,去年华为浴霸的设计起码符合我们传统审美的对称,而iPhone 11 Pro Max这种三角形的排列,在上市半月之后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设计上的崩盘。


但是近来突然莫名的转变,对这种设计看着不是这么别扭了,也许是国庆期间受了更多钢铁直男的荷尔蒙影响,突然觉得这种设计有点“丑帅丑帅”的,有点刚的不讲道理的独特性;就像我刚刚又刷了一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史上最丑哪吒”证明了有时候“审美”未必赢,“审丑”也不一定不会受到追捧。


而且不得不说,这种设计形式的辨识性非常的高,基本上都会让人一眼就认出来,循规蹈矩的设计多了,不看Logo很多时候真的不好说是谁家的机器;而iPhone 11 Pro Max刷存在感无疑成功了,接下来我们就看到底谁家先“师夷长技”效仿这种设计。


iPhone 11 Pro Max的中框采用了不锈钢金属材质,比iPhone 11的铝合金要更为耐用,而且其打磨的相当圆润,入手的握持感方面,不得不说是我目前用过的机子中最好的。


然而对于土豪以外的用户来说,实际意义不大,毕竟都要戴套。


中框的的接口、物理按键等都没有变化,根据传闻,下一代的iPhone可能会采用USB-C接口,果真如此的话,毫无疑问是果粉们的福音,可以和同事的安卓手机混用充电线,更方便是肯定的,但是这一代还是先用着Lightning接口吧,毕竟还送了个Lightning接口的耳机。


虽然习惯了蓝牙耳机的我,觉得无所谓。




随着安卓旗舰屏幕素质、电池容量、内部散热等等的升级,”4两机“已经不是很多了,iPhone 11 Pro Max的重量也达到了226g,夏天携带还是有点不方便,比如这几天本地连续30多度的高温,iPhone 11 Pro Max挣着我的速干短裤老往下掉的感觉。

1万多元的售价,据说iPhone 11 Pro Max的物料成本是3000多元,而这已经是很多安卓主流机型的售价了,所以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iPhone 11 Pro Max都能够用最好的材料,所以,尽管在设计、重量等方面存在争议,但是在手感上iPhone 11 Pro Max无可挑剔。


“惊艳、好看、无可挑剔......”

                                      ——周围朋友的共感

从iPhone X开始,苹果开始用三星的OLED屏幕,但是在5000档的“入门”机比如iPhone XR以及本次的iPhone 11上依然采用了LCD,不管是“LCD永不为奴”还是OLED屏幕的调光缺陷,各自的拥趸总能找出各自的理由,而我近年用的手机基本上都是OLED屏幕,因而在iPhone 11 Pro Max的观感上没有感觉到任何需要适应的东西。

“Super Retina XDR”OLED显示屏、458ppi、2000000:1的对比度、最高可达1200尼特的峰值亮度,毫无疑问除了色彩的细腻程度,在一直困扰用户的户外阳光环境中,这也是目前视觉最好的手机屏幕之一。


拿一直用三星OLED屏幕的蓝厂产品对比一下,可以看出,虽然出自同一个厂商的同样材质,iPhone 11 Pro Max毕竟是后者两倍多的价格,物料成本在那呢,效果要稍好一点,毕竟钱给足了,三星也会把自己最好的屏幕拿给老竞争对手。




iPhone 11 Pro Max这块屏幕的优秀之处还在于其在室外的显示效果,无论是图文显示还是游戏细节都相当清晰,主要原因是其峰值亮度高达1200尼特,要知道现在不少手机引为亮点的阳光护眼屏的峰值亮度才不过700尼特,差距明显。


0b3fa586d753aa06d831f8490bb1875e.jpeg



“最强游戏机!”

                      ——天天用我的iPhone 11 Pro Max打排位的狐朋狗友

苹果能够独立和安卓系的各大厂商分庭抗礼,以至于在设计和5G落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成为业界最焦点,其A系列芯片绝对功不可没,A5之后“每出新芯,必是王者”,甚至有时候会有领先业界一两年的水准;但是在今年的发布会上,一直被友商发布会各种Diss的苹果,居然首次把友商拉上了PPT,在优越感后面也代表了苹果心虚的感觉到了危机。下面是我整理的目前主流旗舰芯片的GeekBench跑分,除了A13 Bionic、麒麟990和骁龙855/855+,还有去年的A12、骁龙845和麒麟980。


从中可以看到,A13 Bionic芯片无论是单核性能还是多核性能的跑分均是最高的,但是优势已经不是特别的明显了,恐怕苹果很难想象,几年前还不起眼的海思麒麟居然会成为最大的威胁,甚至在5G方面会弯道超车,而且需要注意的是,A13 Bionic的工艺制程是7nm Duv,而麒麟990的7nm+ EUV则要高一个层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功耗和发热;但是在性能方面,苹果先进的架构能够堆叠密度更大的晶体管,而这正是性能差异的关键,苹果集成的85亿个晶体管看似比麒麟990 5G的103亿要少,但是还要考虑到麒麟990集成的基带和NPU,专攻性能的A系列和麒麟的集成式现在不能说谁的方案更佳,不过个人觉得苹果基带业务有突破之后,未来也会走上华为的模式。

说到发热,在拿到iPhone 11 Pro Max之前,我看到了不少网友反馈iPhone 11存在较为明显的发热问题,如果问题真的比较普遍,再强的性能也变得意义不大。尤其是在经历过骁龙810一代“小火炉”炙烤以后,个人今天仍然对发热和续航问题心有余悸,骁龙810手机玩游戏能顺便摊个煎饼果子,上网看个新闻电量就刷刷的掉,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一度偏执于续航和充电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得不说,iPhone 11 Pro Max给了我一个惊喜,发热?只在手机首次开机的时候机身背部感觉到一点稍高于体温的温度,之后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看视频以及上网,都没有感觉到明显的温度异常,下面是玩了一个小时《和平精英》后的机身温度,最高的地方是摄像头旁边34.5°,而底部和中间的位置温度只有33°多。


接下来再来看一下游戏的冷启动对比,拿用得最多的《王者荣耀》、微博、淘宝、美团、京东、爱奇艺等比较一下,当然第一个还得是我新浪众测App,可以看到多数App是iPhone 11 Pro Max启动速度占优,其中尤以《王者荣耀》最为明显,而iQOO Pro也不是完全被一边倒的碾压,部分App还快于iPhone 11 Pro Max。

作为性能最强者,iPhone 11 Pro Max在硬件方面无论是玩《王者荣耀》还是《和平精英》以及《崩坏3》等都不在话下,但是决定这些联网手游表现的,除了芯片性能,网络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因而iPhone 11 Pro Max网络方面的短板拖了不少后腿,也会出现眼睁睁看着所用英雄“慷慨赴塔”的情况。


另外,在《和平精英》中,iQOO Pro有“极限帧率”60帧可选,而iPhone 11 Pro Max只支持到最高40帧,这还是比较少见的。


不过,如果网络稳定的情况下,iPhone 11 Pro Max游戏时候触控后的系统响应要明显流畅,画面合成的优先级感觉也比安卓旗舰快一点,在这方面安卓系统存在先天不足,并非手机厂商可以左右的。但是苹果手机中没有国产手机中的游戏模式,也有不少不便,这部分会放到后面iOS的部分说说。

简单地说,iPhone 11 Pro Max是目前性能最强的智能手机,不考虑网络影响的话,各种游戏表现最好,如果用iPhone 11 Pro Max玩着还卡的游戏,安卓?别想了... ...


“安卓系统卡,苹果系统才是真流畅,几年都不卡”

                                                                  ——几个一直用iPhone的果粉同事

“iOS双开都没有,玩游戏老被举报,App还得买......安卓真香!”

                                                                  ——去年从iPhone换了某国产旗舰的同事

iOS和A系列芯片堪称iPhone流畅秘诀的两大王牌,缺了谁都不会是最好的组合,但是对于已数年没正经用过iOS的我来说,上手之处却有不少别扭;作为一个曾经的系统爱好者,Symbian、Windows Mobile、BlackBerry OS、Bada我都用过,Android的各种第三方CM、乐蛙、百度云、阿里云、魔趣等也刷过无数次,就别说MIUI、Flyme以及ColorOS、EMUI等了,可是iOS和原生Android是我用过的最不习惯的两个,原生Android是不够人性化,iOS则是太拘束,而且现在几乎和PC上的Windows一样各种小状况不断,比如一周连更的两个版本都是在修复各种bug。


第三方输入法适配的不完美、没有免费好用的浏览器、没有分类清晰能够快速定位文件的管理器、没有常用App双开……这让将手机作为生产力工具之一的我深为苦恼,手机发个博文、写个文章、手机浏览器同步点文章,效率都不是一般的低;工作、生活微信不能同时登录;应用商店安装App要先验证、很多安卓免费的App这里都要收费......当然这些果粉们都可以用苹果更注重安全来开脱,但是安全比便捷真的是不可共存的矛与盾吗?而至于知识付费是理所当然,但是国内的生态环境如此,想一下子掏钱还是有点别扭。


静下心来想想,相比原生Android系统,iOS实际上要好用了很多,只是我们已经被华米OV等各种第三方安卓系统给宠惯了,所以在两者之间一时难以转换;iOS面向的全球用户,所以交互逻辑上更多的西式化,而华米ov更懂国人,所以深度适配的UI很容易被国内用户接受;想通了这些,随着这几天的折腾,却也感到了不少乐趣——这或许就是直男技术宅的BT乐趣之一吧。

1.捷径

用iOS,不能不说“捷径”,自动化的工作流无疑是提高使用效率的神器,不管是快速收藏、翻译、GIF制作或者日历、电量等等都可以精简操作步骤,但是笔者询问了身边一些iPhone用户,捷径的使用率却是不高,这也和其稍有点高的门槛不无关系。不过现有的捷径指令中也有很多实用的,比如连拍转动图、视频转动图、提醒喝水、导航、网络等等有关的,比如说很多朋友一直在找的PC端视频转动图,这里就可以用捷径指令快速完成。

在我用的iQOO Pro上,有vivo做了两年的Jovi智能助手,其中一个功能就是通过录制用户的动作来生成自动化动作,比如每天打开新浪众测签到,只需要新建一个“新浪众测”的指令名称并录制一遍动作,以后语音说一句“新浪众测”就自动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有人说iOS的“捷径”是将编程可视化,但是Jovi的做法却是把其“傻瓜化”了,门槛更低,而且在iPhone 11 Pro Max的捷径上我暂时还没找到创建新浪众测签到自动化的方法,支持的App基本都是系统应用,不知道是不是我愚笨......

而且iOS自带的捷径指令数量不多,很多都要寻找第三方指令,安装还要用自带Safari浏览器等,个人觉得挺繁琐的,而且重要的是,很多装了以后才发现都是失效的,即使是官方App中的捷径,也是时灵时不灵,有点雷。

2.深色模式

深色模式是iOS13中新增的一个显示模式,实际上和浅色模式分别对应了白天和夜晚的模式,打开深色模式后菜单底色等会变为黑色,晚上使用确实不那么刺眼了,深色和浅色模式可以根据日落自动调节,也可以自定义时段。

3.相册

老实说,如果相册的优化不是iOS13所谓的新升级,我都不屑说这个点。什么按照年月日筛选、自动推荐、按人物与地点推荐等等,好像近两年我用的安卓机一直这样,难道之前的版本还不如这?呃... ...


4.控制中心和通知栏

说到通知栏,就不得不说我特别不爽的一点,那就是默认不显示电量百分比,对于我这种重度手机使用者来说,不能忍!当然,微微下滑也能看到百分比,不过个人认为,这种交互相当的不友好,即使受刘海占空的影响,把百分比放到电池图标里面很难吗?还有iOS比较鸡贼的一点是:只显示运营商信号条的强弱,不显示网络类型,至于原因吗,应该不少人都懂,因为iPhone 11 Pro Max不支持双卡双4G,我好奇的是,在不少地方都关闭2G之后,副卡是什么网络?


iPhone 11 Pro Max的通知栏和控制中心是分开的,左上角下滑是通知栏,右上角下滑是控制中心,这种方式和我的使用习惯不同,起初会不适应,但是适应了一周之后,觉得也蛮好的,各司其职,操作更为直接,唯一就是不太适合单手操控。另外还要注意蓝牙和WiFi在控制中心不能真正的关闭,第二天就会重新打开,完全关闭需要到“设置”里操作。


5.屏幕使用时间

在iPhone 11 Pro Max的负一屏有一个模块是屏幕使用时间,可以很详细的显示每个App使用的时长、拿起手机的次数甚至第一次拿起手机的时间和打开的App,还包括哪些应用通知了多少次,还可以记录成表按日查询,设置屏幕关闭提醒、设置安全过滤等等,可以说非常的详细了。当然,这对于我这种重度依赖手机的人只会“呀,我用了这么久的手机了?”然后无视,毕竟钥匙在我手,自欺欺人的锁了,想玩的时候也忍不住打开,不过用来查孩子的岗倒是非常好用!

6.没有好的游戏模式

iPhone 11 Pro Max玩游戏性能是真的好,但是人性化是真的差太远,大概从前年开始,国产手机只要数得上的都在系统中加入了游戏模式,有的如华为、OPPO、vivo等甚至还作为系统级的引擎来研究,通过系统底层代码的重编译,以及后台进程以及联网策略的优化,来让手机尽可能的追赶iPhone,性能方面且不说,但是游戏模式的很多人性化设置,在iPhone 11 Pro Max一点也没看到。

最常见的是后台通话,打游戏的时候电话一进来就切到了通话界面,等回来以后被判定挂机了、被举报不能排位赛了,怎么办?开飞行模式用WiFi呗,但一小时游戏下来,家人的、老板的、客户的……电话一个也没打进来,知道后果了吧。


其它如游戏、视频分屏、游戏画中画、游戏小窗通讯等等这些不用说iPhone 11 Pro Max都没有,杠精会说,那么点屏幕咋一边游戏一边分屏聊天或者干别的?莫非玩王者荣耀没死过?吃鸡四排都能和队友一起挺进决赛圈?一边等待一边刷刷资讯、聊聊天不会无聊。

安卓机中常见的小窗聊天:


安卓机中的视频分屏:


至于说什么iOS可以用引导模式或者勿扰模式,只能说自我慰藉吧,用了国产厂商的游戏模式,再回iOS,真的…真的…无力吐槽。

7.全面屏交互

从iPhone X开始,取消了正面按键的iPhone手机开始用手势操作来主管操控,从底部上划回到主页,上划悬停呼出多任务,左右划动切换应用以及从左边框向右划返回,类似的手势很快就被国产厂商的OS们效仿了,但是在小屏手机上还好,在6寸以上的手机上体验一般,这里不是单指iPhone手机,而是包括所有安卓大屏手机;6寸以上的安卓手机我都会调回三大虚拟金刚键,个人认为,能一按就响应的触控动作非得用跑一段的划动来实现,不是一种进步,虽然确实好看多了。

8.线性马达反馈

如果稍微关注些手机,就会发现在近两年,线性马达越来越多的被厂商们拿出来说,而苹果这方面起步的相当早,据说这次线性马达还有较大升级,以前的iPhone振动反馈如何我不知道,但是安卓机里面我一般都关掉,觉得没什么用。但是感受了iPhone 11 Pro Max各种场景的振动之后,我真切的感觉到,安卓机的那叫振动,iPhone 11 Pro Max的这叫艺术,当然这种感觉很玄学,没法用视频或者图片表现,感兴趣的还是要到体验店摸摸真机。

iOS的流畅有很多原因,比如A系列芯片的神助攻,还比如其封闭的生态环境能够通过统一推送,所以可以利用墓碑机制来中断后台任务,而Android系统如果这样的话,就收不到推送消息了;可以说iOS是一个不讲人情讲规矩的僵尸脸,也可以说iOS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谁当红就捧谁,其它的一概打压,资源集中的做一件事,当然效果不会错;而Android系统是老好人,不管用户在用哪个App,前台后台的谁来要资源也批条子,微信500M、QQ500M、淘宝500M……很快就把运存分完了,所以现在的安卓旗舰才会出现12GB的规格。


从使用习惯来说,如果从原生Android系统转过来的用户,你会觉得蛮好的;如果是从国产四大厂转过来的用户,你会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个宠物有个性、讲大牌,不像四大厂的系统像丫鬟一样伺候的你熨熨帖帖的;而一直用iOS的果粉,就那样吧,习惯了就在一边吐槽中一边期待各种修补升级吧。


“太Real了,hold不住”

                                 ——除了妹子,汉子也这么说

影像方面的升级是本次iPhone 11 Pro Max的最大看点,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iPhone 11 Pro Max的相机参数,在上代旗舰的基础上iPhone 11 Pro Max首次加入了超广角镜头,这也说明苹果的傲慢只在于他是否在乎某项东西,比如拍照,但是iPhone 11 Pro Max并不是追逐摄像头数量的产物,而是考量了用户目前的需求才做出的“突破”,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iPhone 11系列加入的全新自动化夜拍,三颗镜头的规格是这样的:广角镜头(1200万像素,光圈f/2.4、26mm等效焦距),超广角镜头(1200万像素,光圈f/1.8,13mm等效焦距),长焦镜头(1200万像素,光圈f/2.0、52mm等效焦距),其中广角和长焦均支持OIS光学防抖。


说到像素,说个真实的段子吧,近日在某卖场听导购员对顾客说,“我们这手机4800万像素,拍照非常好,比苹果11还好,那个才一千多万,还只有三个摄像头,我们这手机四个摄像头,”我好奇看了一眼,某品牌千元机,而且最后顾客付款买了那部手机,看来数字上的忽悠大法用来洗脑促销还是蛮好用的。果真如导购员所说的那样,为什么DxOMark位居第二名的三星Note10+主摄也只有1200万像素?三星为什么不把6400万像素甚至1亿像素的传感器用在自家旗舰上面呢?

另外,4000万以上的像素无疑会带来更好的解析度,能直出大尺寸的照片,但是即使是买了4800万拍照手机的用户,恐怕很多也不知道手机默认输出的是1200万像素的成片,一张4800万像素照片一般10M左右,总是拍拍拍很快手机空间就吃不消了。


在上样片之前,先来了解一下iPhone 11 Pro Max的几个重要的功能与设置。

首先一个是“实况”,从画面上来说有点像多帧动图,这个功能在蓝厂手机上也有,叫动态照片,但是不同的是iPhone 11 Pro Max的实况照片是带声音的,所以更像是短视频,如果不怕费空间,打开实况功能,在回看照片的时候也许会发现不少当时忽略的细节。


“超取景框拍照”是另一个实用功能,从名字上很容易理解为超广角取景或者全景构图之类的,实际上这项功能的作用是记录预览界面两边的内容,在后期的时候可以改变构图,也可以将被裁掉的画面补充进来,不过其是有时间限制的,30天后手机会自动删除;这样的功能个人感觉特别适合游客照,比如国庆出游,在如沙丁鱼罐头一般的景点中谁还有时间构图、摆拍?


图中半透明区域为超取景框拍摄范围。


好了,接下来我们还是看一下样片吧,为了更直观,用了主打拍照的绿厂Reno2作为对比,因为最近和Mate30 Pro以及NEX3比较的测评已经很多了,实际上国产四大厂近年来在拍照方面都进步很大,虽然开往春天的不是同一列地铁,但是春兰秋菊各有所擅,而Reno2尽管只是3000元的机子,但是基本上能代表绿厂的拍照水准,索尼4800万主摄也是目前安卓旗舰主流传感器,两者也都有超广角和长焦以及夜景模式和视频防抖等。

室外样张对比:

从两张照片来看,素质并无明显区别,只是调色方案的不同,iPhone 11 Pro Max依然是求真派,所拍摄的成片更还原原本的环境,而OPPO Reno2因为自带炫彩模式,会增加饱和度来讨好用户的要求,明显看到后面的树木更绿,HDR优化力度也更大,所以看着水车更为立体一些,但是暖色稍过浓郁,和本色相差略远。


而在色彩本就很浓郁的场景中,两者粗看差别不大,但是OPPO Reno2在反差较大的树皮原色的显示上没有iPhone 11 Pro Max更具立体感。


微距拍摄中,OPPO Reno2的炫彩模式和智能场景识别先声夺人,更浓烈的色彩和更分明的层次感很容易吸引眼球。而iPhone 11 Pro Max保持了曝光准确和记录真实的特点,但是略显平淡。


无损裁切细节对比,iPhone 11 Pro Max表现出了更好的解析力。


而在逆光环境中,iPhone 11 Pro Max受环境光线的影响较小,比如下面这组对比,是早晨7点多的湖面上,水汽很大,肉眼看去都是雾蒙蒙的一片,而经过两部手机各自的HDR算法,iPhone 11 Pro Max是在尽可能还原真实场景的情况下做了一定处理,反映出了薄雾的笼罩,暗部细节比如湖中倒影、小船等更为分明,而OPPO Reno2样张则有较强的涂抹感。


而当环境光线充足之后,iPhone 11 Pro Max依然故我,OPPO Reno2则开启鸡血模式,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 加入炫逗玩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