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炫逗玩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在手机快充领域,苹果一直是落后在后面,没有太多发力的迹象,直到iPhone 8和iPhone X时代,才姗姗推出“快充”,快充功率还非常保守,iPhone 8和iPhone X最高不超过16W,iPhone XS和MAX最高不超过22W,对比安卓厂商,简直是被按在地上起劲摩擦。

不过在Type-C接口大规模普及的今天,QC快充和厂家自有的快充协议都是明日黄花了。


魅族有自己的快充协议,但是一直不兼容高通的QC快充协议。


vivo和OPPO就不用说了,不仅很多不兼容QC协议,就连要达成快充协议都要自家的充电头和充电线,那么我要你有何用?

比如这款vivo的NEX,虽然USB电流表是支持QC2.0的,但实际上你用非原厂线和充电头是达不成快充规格的。

华为和小米也是一样,高通的QC协议是集成在手机内部的电源管理芯片上,如果不是高通提供了芯片,是用不了QC的。

这么多手机,QC也不能一统天下,何况QC4.0+的快充协议其实本质上就是PD快充协议的分支。

了解下PD快充协议和QC快充协议的话,其实你就会发现为什么说QC已经是明日黄花了,QC的本质是提升电压,其中QC2.0最高电压是三挡,5、9、12,最大电流2A,最高支持18W输出。

QC3.0和QC4.0+同样的原理,前者最高支持22W,后者最高支持27W。

想要QC快充协议达标,需要手机内部提供一个充电管理,QC的协议必然是在手机内部进行能量转换,这过程也一定产生能量的损失。

而PD协议不存在这些问题,从技术角度来看,USB-IF组织是禁止通过非USB-PD协议来调整电压电流,这就堵死了QC快充之路,所以QC 4.0+内部集成了PD协议。


PD3.0目前最高支持100W功率,同时覆盖了高压低电流、低压大电流,电压输出范围也从3.0V到21V,步进调幅电压20mV,电流档位最高5A,范围非常广。

只要支持PD快充的设备,都可以通过一个支持的充电器来实现快充,从而大一统。


比如支持PD快充技术的紫米10号移动电源,充电功率可以达到42W。


比如用30WPD快充头给Macbook Pro充电,也能跑到28W左右。

要知道我目前的数码收纳包里,线材乱七八糟的,包括A to Mirco,A To lighting、A to C 、C to C 、 C to L都至少要准备一根以备不时之需,这么多线我也是很头疼。

虽然是未来一统的趋势,但是PD快充并不是现在人人都需要的。

第一,现在是过渡阶段,PD快充头、线材价格都比较高。


采用GaN技术的快充头可以做的很小,但是价格也上去。

第二,PD多口快充头相对非常少,绝大部分都是单口,这让习惯了多USB-A输出口的消费者非常不适应。


双口的快充头,价格不菲,而且也比较少见,像是Anker这款多口PD快充,双口使用的时候,单口被限制在30W功率,只有单口使用的时候,最高功率可以到60W。

第三,安卓阵营目前USB-PD快充的手机不多,除了手机、只有平板和C口的笔记本需要快充技术,而小电流设备,家里残存的各种老式充电头也可以发挥余热,用不着昂贵的PD快充头去实现5V档位的小电压小电流充电。


目前苹果阵营,iPhone XS MAX也不超过22W,PD的优势在于前半段,这是iPhone X PD快充的充电曲线,可以看到高功率仅仅维持了25分钟,容量相对较小的苹果,如果不是特别迫切,日常带个移动电源也是不是什么太大问题。

不过因为有USB-IF组织的力推,大规模普及已经不是问题了,今年PD快充头是如火如荼的推出,30W以内的PD快充头价格也是一路下跌。

这个普及的阶段,大概只会持续2-3年,到时候再大规模更换配件也不迟。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 加入炫逗玩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