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这个东西,是个音箱,又不是音箱,不是个音箱,胜似个音箱。 这有可能是未来的智能平台的中控、未来的最大的入口之一、未来的全新的交互购物方式。 所以你看各家国外巨头,都发布了自家的智能音箱,连带自己家的平台: Google Assistant 及 Google Home
Amazon Echo及 Alexa 
Apple Homepod 及 Homekit 
为何各家如此重视这个音箱
首先,作为智能家居的话,最最理想的交互方式,其实是不用交互。 当你需要照明的时候,灯开了; 当你需要开门的时候,门开了; 你也不需要担心吃的喝的,冰箱里自己会购买充实食品饮料,往锅里一扔即可; 温度湿度空气永远是你最适宜的; 等等吧 但是目前显然不太可能,等人工智能能随时读懂你的脑电波再聊这个吧。 所以现在最可能实现的方式,一定不是你每次需要操作什么,就从兜里掏出来个手机一顿点,或者墙壁上有个什么中控让你走过去一顿点,一个是麻烦一个是根本不方便。 所以,一个你走在屋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和你语音交流的智能音响,就是大家都能想的到暂时最优方案了 当智能音箱真的变成整个智能家居的中控的时候———— 美妙的事情发生了: 你每天晚上一回家可以用智能音箱聊着天就—— 把晚餐订了、把菜买了、把周末旅行的机票订了、把明天的闹钟订了、把明天一早的出租车订了、把你一直心水的一款背包买了、顺便把阳台的灯打开、查看一下你养的发财树的水分肥料缺水了浇点水,最后都做完了还能用它给你朋友打个电话聊个天再放个音乐…… 所以,请注意! 订晚餐是在 “饿了么”还是“美团” 买菜是在 “天猫超市”还是“苏宁” 订机票是在 “去哪”还是“途牛” 出租车是在 “滴滴”还是“Uber” 买背包是在 “京东”还是“天猫” 开灯是在 “米家app”还是“Homekit” 聊天用的是 “微信”还是“陌陌” 放音乐用的是“网易”还是“腾讯” 你并不在乎 你只会说鸡蛋快没了买一打鸡蛋,晚饭我想吃咖喱牛肉,机票我要订上午10点左右去西双版纳,出租车请在8点在门外等我,我想听朴树的平凡之路 但是你不在乎的事,有人非常在乎 “饿了么”还是“美团”,“天猫超市”还是“苏宁”, “去哪”还是“途牛”, “京东”还是“天猫”…… 这些商家,他们在乎,他们很在乎,他们非常在乎,他们在乎,智能音箱就有话语权,所以我说: 未来的最大的入口之一 甚至有可能把之一去掉了。 这样巨大的入口变化,可能是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的区别了,这变化可以让强大的柯达帝国崩塌 你说巨头们怎么可能不重视 聊完了为什么巨头们要做智能音箱,再聊回阿里这次推出的 “天猫精灵X1” 
作为智能音箱有几个重要的点,重要性排名如下:
1. 强大的平台及人工智能支持: 通过我上面模拟的场景你也可以理解,这个音箱可不仅仅是音箱,作为交互入口,没有强大的现一代平台的支持是完全不够看的。所以,完全可以说现在的几家平台巨头才是最有可能创造历史的。 而人工智能,我实在没法把它的重要性和平台的支持区分出来谁更重要,重要性都并列第一吧 2. 庞杂的智能家居硬件支持 没有其他智能家居硬件的支持,就好像只有脑子没有手脚的残废(我只是比喻绝对不是在映射霍金),我也很难过的看到,各家巨头都力推自己的平台,我能理解,但仍然觉得非常非常可惜。绝大部分人,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同时使用多个智能家居APP的,这就导致了智能硬件厂商只能选择站队,别无他法…… 3. 语音识别及语音理解 这是顺畅交流的基础,我目前选择相信科大讯飞会是汉语识别的未来 4. 优秀的拾音及差不多的外放音质 这也是顺畅交流的硬件,以及智能音响也算是音响,也有播放音乐的责任,不过我始终觉得播放音乐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5. 还能看的过去的外形 你多数的时候,虽然是在和智能音箱交流,但是其实你更多的是对着空气说话:“贾维斯,把螺丝刀递给我”,所以你其实不是特别在乎贾维斯是个筒还是条,当然智能音箱也有摆设属性 所以 有阿里巴巴的背书,对于天猫精灵 X1我是看好的, 同时阿里也有自己的智能硬件平台(虽然我不看好), 但是……阿里没用讯飞,我不得不说我还是挺看好讯飞的,实际效果看实测体验吧,现在不敢说 拾音和音质也得看实测,先就不说了 最后外形,我并不在乎,能凑合看就行了 分析完毕,再聊点题外话: 1. 智能音箱的时代还未到来,这和能较好识别语义的人工智能扔不成熟不无关系。除了发烧友外,我建议大家观望,不要先着急站队 2. 选音箱站队,要优先考虑背后平台和智能硬件支持,我不建议看着哪个好看就脑袋一热买了,当然我说了也白说,大部分人还是会优先考虑外形来着 3. 回首刚刚过去的5年,我们惊讶于世界发展变化之快,前所未有。然而,未来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我们原来只能在科幻小说里看到的东西,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到来,我很庆幸我生在这个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