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高考第一天第二场数学考试结束,场外,两名机器人“考生”的“应考”才刚刚开始。身处北京的学霸君智能教育机器人Adiam和来自成都准星云学的高考机器人AI-MATHS将分别完成不同体量的数学试题,他们的竞争对手,一边是往届优秀的高考状元,另一边是期望的110分。 就在10天前,柯洁和AlphaGo的人机大战还在为人们津津乐道,2.0版本的AlphaGo随着算法的完善和自我学习的不断增强,犀利的表现依然令人类棋手惊叹不已。 不同的是,AlphaGo专攻围棋,Adiam和AI-MATHS专攻数学。AlphaGo的难点在于自我的学习,通过与自己对弈积累经验,从第一步开始,它就在计算每一步的胜率,进而选择最佳落子位置。而研发考试机器人的难点在于,要让系统理解人类语言,后面做题的步骤反而较少。相比围棋的黑白规则、点位置规则和吃子规则,高考机器人在本地知识库和泛化知识库的大量规则要复杂很多。例如遇到不懂的生词,人类考生会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但机器人就会因为“读不懂”而卡壳。 最终,学霸君的Aidam用时10分钟完成答题,获得134分,三组高考状元分别得分119分、140分和146分,平均分135分,从分数来看,学霸还是在高考中扳回一局;另一款准星高考机器人AI-MATHS北京卷用时22分钟完成北京文综数学考试,得分105;全国二卷数学考试用时10分钟,得分100分,离预期的110分也还存在着差距。
事实上,这并非机器人首次参加考试。2015年,来自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II)研发的人工智能(AI)技术能在日本高考中考取511分的成绩,可被80%的日本大学录取。考试的内容包括数学、物理、英语以及其他科目。 去年,微软小冰就首次尝试了中国高考的作文写作。这次挑战中,小冰写了《进步和退步》、《神奇的书签》两篇作文。结果,小冰的语言不仅没有我们想象的优美,运用修辞和复杂的句法,相反,还逻辑混乱,离题千里。显然,这样的文章在考场上很难拿到好成绩。 历年人机之战
除围棋和高考外,过去二十年中,机器人还曾在国际象棋、电视问答节目和德州扑克等几个领域应战人类选手。 1996 年 2 月,国际象棋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就与IBM的超级国际象棋电脑“深蓝”展开了“实际大战”。6局比赛,深蓝最终以2:4落败。一年后,“深蓝”运算速度提高了一倍,达到两亿次每秒。1997 年深蓝再战棋王卡斯帕罗夫,最终以3.5:2.5(1胜2负3平)获胜,成为首个在标准比赛时限内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电脑系统。 
2006年,浪潮天梭超级计算机挑战人类象棋大师的交战中,当时的中国象棋第一人许银川与浪潮天梭在巅峰对决中两战皆和。 2011年,IBM的超级计算机Watson参加美国综合挑战节目《危险边缘》。人类选手詹宁斯和鲁特都是这个领域的顶级高手,前者曾创下连续74场赢得比赛的纪录,后者在比赛中共拿到325万美元奖金,但依然不敌Watson。比赛进行第三天,Watson以41413美元的分数锁定胜局,而两位人类选手分别仅获得19200美元和11200美元。 2016年3月,在与AlphaGo的对决中,来自韩国的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以1:4告负;2017年3月,AlphaGo的升级版Master横空出世,通过下快棋连胜职业高手60盘;2017年5月23日—5月27日,柯洁与AlphaGo对弈共三局。最终比分比分3:0,AlphaGo胜。 
|